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成都秦汉国学文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成都秦汉国学文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何有人说“书不读秦汉以下”?
谢谢邀请!这种说法是错误的!如果一个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、不读《三国志》他怎么去研究?一个研究唐诗宋词的专家不读唐诗宋词、他怎么去研究?一个喜欢明清小说的读者、他就喜欢读明清小说、四大文学名著。书只读秦汉及以前的书,这是过去一些老先生认为秦汉及以前的书是中华文明的 精华、正宗。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、《史记》已经把要说的、要写的都说完了、写尽了。其实不然、就以研究《周易》这本书来说、秦汉以后有许多专家、学者,对《周易》进行了研究,只读《周易》、不读秦汉以后的学者的注释、讲解,是研究不好、不深的。一个人要谦虚、眼界要宽,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才能成大器!抱残守缺、目光短浅、心胸狭隘终将被时代所淘汰、被世人所耻笑!
自古以来的书,至现在,谁说天上的星数不清,书和文字更数不清。天上的星,我小时候真的数过,至于数清了,还是没数清,现在想来还是忘了。请问又有谁把自古以来的书,进行过清理和盘底呢?过份显精明,弄精通,我有点不相信。就孔子一人的书,别说读了几部,又真正地读了多少遍呢,马恩列,毛泽东的书,你又读了多少遍呢,大家很熟悉,很爱戴的鲁迅,你又读了他几本书呢,偌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书,不管怎样,真的值得了解一下,有精力去读了吗。讲实在的,人的一生,能有多少精力?读这个书,读那个书,能读上几遍大名人的书就算不错了,既是那些不好的书也需读吗,不读,你怎么知道不好,怎样不好的。我想把莫言的书,抽象的想读几十遍,以对莫言的有所了解,以不置于听至任之。光而堂煌的就说开人,必须要亲口尝梨子,才知道梨子的切实味儿。如果一个人_一生只吃到一种梨子的味道,他有资格品谈枉梨吗?忠恳的承认,我对书谈品论,无资格。
典型的厚古薄今的言论,不过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光《周易》《道德经》《南华经》《孙子兵法》《黄帝内经》,加上儒家的四书五经,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所有内容,而秦以后的书,基本都是以这为基础的,
春秋战国时期,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,是各家思想熠熠生辉的时代,各个流派的思想大家比比皆是;而秦汉时期,秦始皇焚书坑儒,消灭了许多有思想的知识分子,毁坏了大部分思想精华,之后,再也没有能超越先秦的学派和思想了。。
当然,怎么看你自己想了,这种东西本就说不清的,秦汉之后还是有很多好书和思想言论的。
但实际上,有人一辈子研究一本《易经》就能了解世间万物,而其他思想基本来自于易经的。
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,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,从春秋战国以后就开始衰落了。加之中国有崇古的传统,历来把古代先贤的言论视为金科玉律,科举制更是以先秦著作为主,书不读秦汉以下可能就是由此产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都秦汉国学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成都秦汉国学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